育“三风”扬“三气”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总书记强调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情回望,乡风文明历史长河潜流深沉;踏上新的复兴征途极目远眺,乡村振兴和美画卷徐舒展延。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之“魂”,其已然成为乡村治理新格局中的重要内容。广大党员干部当在积极弘扬“乡风和气”、“家风正气”、“民风清气”中将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育文明“乡风”,扬“睦邻善里,礼序乡邦”之“和气”,在践行“乡邻敦睦仁风畅,礼义昭彰韵悠长”中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文明乡风,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安宁自然,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人文积淀,是“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的共处和谐……其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不仅能从精神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能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的全面发展营造有利社会氛围。广大党员干部要摆脱“冷气”,自觉涵养质朴、坚韧、勤奋,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气质,积极投身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坚韧不屈、质朴善良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让乡村社会文化的基因赓续。要充分发挥群众智慧,激发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让群众生活在精神文明融合发展中更加有滋有味。全面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和村民精神风貌,让“文明乡风”引领人人向善。
育良好“家风”,扬“义方既训,家道颖颖”之“正气”,在传承“德勤孝义传家宝,和善信诚处世风”中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家风,乃家庭之精神内核,亦为社会之价值缩影,更是党员干部行稳致远的关键要素。于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当自觉成为良好家风的“主角”,修身律己,慎终如始,时刻自重自省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要摆正权力与亲情、家风与党风、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不给贪腐利益“开后门”,时刻牢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手握戒尺、心存敬畏。要注重优良家风、优秀家训的传承与创新,将老一辈革命家们家风建设的红色精神铭刻灵魂深处,使这份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内化为情感认同,外化为行为习惯,以“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气。
育淳朴“民风”,扬“抱素怀朴,和乐且湛”之“清气”,在氤氲“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足客留鸡豚”中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总书记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民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民风正则社会风气清,民风歪则社会风气浊。“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及对奢靡行为的深刻自省。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身作则,坚决抵制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的行为,积极树立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时代风尚。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愁,也要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取舍、扬弃,倡导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文明观念,进一步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解决各类违背公序良俗等突出问题的过程中找到“平衡点”,积极引导农村移风易俗,让“淳朴民风”浸润人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