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为基层减负,减真负
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把应减之负减下去,把应尽之责担起来。
一、“减”要顾当下更要“管长远”
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变种现身。基层减负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力整治基层文山会海、“繁文缛节”等形式主义,有效防止层层加码问题倾向,着力解决向下借调干部突出问题,理清权责不一重点事项,让基层“大车”轻装简行,行稳致远。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有效开展干部“政治体检”,剥丝抽茧、从严从实剖析整改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等突出问题,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建立清晰明确的制度规范,力戒形式主义,推动基层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
二、要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切实为基层减负
近年来,基层减负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有些地方却陷入年年减、年年加重的怪圈,屡屡引发社会关注。这些地方减负何以越减越“重”?一些基层干部,自己身兼田长、街长、网格长、路长等多职,“帽子”戴了不少,任务越来越杂,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封个“长”就能甩“锅”,挂个牌就要担责,这是典型的懒政思维作祟。让基层干部每天疲于应付各项检查,做台账、写档案、拍照片,不少干部戏言自己现在“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每天“忙出一身汗”,但群众“就是不点赞”。长此以往,危害极大,既会疏远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扰乱基层正常运行秩序,也会破坏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一些基层干部成了“万金油”,不但要承担分内职责,还要承接许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食品安全督察等专业职责,干不了又不得不干,干了也起不到应有作用,此类形式主义新变种值得警惕。
在一些地区,本该区县职能部门开展的工作,压给了乡镇和村社干部。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来说,有村社干部表示,危险化学品排查整治、燃气液化气安全风险检查、电动车问题隐患排查等已列为自己日常工作,要定期排查并填表签字上报。有的村干部说,自己不知道哪些算危化品,手中也没有专业设备和手段,一般是“看一看瓦斯罐,拍个照”“看一看有没有烟花爆竹”。还有诸如燃气安全排查、消防安全排查,村干部只能肉眼看管道有无破损、电线有无老化、有无配备灭火器。
不懂专业知识、没有专业设备、未经专业训练,一些上级部门部署的重要工作,层层下压到基层,事情看似办了,意识、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极有必要,但将如此专业的工作压给村和社区,累了基层,推了责任,却难以实现真实全面掌握辖区安全隐患的目的,可能导致上级部门作出错误决策,反而增加了风险。而一旦出现问题,基层干部就成了“背锅侠”,有口难辩。
基层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作看似细小,发挥的作用却至关重要。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工作,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更树立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但有些地方却把大抓基层变成了大压基层,本末倒置。
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必须细化各部门责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将更多资源、政策下沉到基层,改变“基层围着部门转”的现象,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切实为基层减负。
总之,让村社干部把该干的干好,不该干的不干,为基层干部减负,减真负,持续巩固拓展减负成效。
(大桥纪委 黄新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