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旅游数据出炉,酒店市场变化背后的因素及影响
近日,三亚市7月份旅游数据出炉。
从过夜住宿次数到总费用,同比和环比都有一定的增长。这似乎与外界此前渲染的“三亚酒店夏季倒塌”、“酒店暴跌”并不相符。
回顾过去一个多月,海南当地酒店行业协会发布了两则“截然相反”的公告,不经意间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众多行业媒体调查、采访的个人看法与整体实际情况的差异,也影响了对市场状况的准确判断。
酒财经认为,这背后是我国酒店市场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事实,而影响变化的因素就是出行人群的变化和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会体现在航站楼酒店的需求和供给上。酒店集团和投资者越早把握这一变化,在后续的经营和竞争中就越具有优势。
7月份旅游数据怎么样?
根据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披露的7月份最新过夜旅游接待情况,2024年7月,三亚接待过夜游客206.9万人次,过夜游客总支出71.15亿元。
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01.05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5.85万人次;国内过夜旅游收入68.24亿元,过夜旅游外汇收入3998.18万美元。
7月是我国今年第一个完整的夏季月份。至少截至目前,其数据表现约等于当地葡萄酒行业夏季的情况。
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数据的好坏。
首先是戒指比较。
2024年6月,三亚接待过夜游客157.75万人次,过夜游客总支出49.08亿元。两项核心数据均低于 7 月份。这是因为夏天的到来。
2024年5月,三亚接待过夜游客165.61万人次,过夜游客总支出51.66亿元。两项核心数据也均低于 7 月份。 5月份有一个“五一”假期,但时间有限。
其次,我们来比较一下。
2023年7月,三亚接待过夜游客206.06万人次,过夜游客总支出71.03亿元。两项数据均较今年7月的表现略差。
2023年6月,三亚接待过夜游客171.26万人次,过夜旅游总收入54.5亿元。这两项数据自然远远不如今年7月份的表现。
这样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对比,我们就可以大致知道三亚酒庄今年7月(夏季)的演出坐标了。
然而,在舆论场上,三亚的两个暑假却被讨论到了两个极端。除了提到今年酒店价格暴跌之外,另一个声音是,2023年全国酒旅市场将出现报复性消费、报复性涨价。
这种个人感受与实际数据的差异,其实也提醒了包括《九观财经》在内的行业媒体,在做出决策判断时,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和研究一线信息,大胆猜测,全面求证,谨慎判断。 。
但我们也不能抱怨外界对三亚葡萄酒旅游市场的误判。当地行业协会的这一公告确实扰乱了不少视线。
当时,海南省酒店餐饮行业协会、海南省烹饪协会、海南省酒店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协会公众号中提到了一项联合倡议:
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极其艰难的时期。二季度以来,我省酒店企业经营状况也大幅恶化。大多数能够生存下来的酒店和餐饮企业也面临着极度内卷化和客流下降。 ,普遍亏损的困境。
如果我们再审视这些说法,其实有一些外界的过度解读和曲解。
该倡议于7月初发布,提到了海南省,并表述了二季度以来的情况。
但在后续的沟通中,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三亚夏季酒店市场上。
事实上,已经存在信息失真的情况。
坦白讲,今年二季度,三亚的酒旅游市场在接待当地游客方面表现不佳。
三亚市旅游发展局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三亚接待国内过夜游客504.91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下降13.86%。国内过夜游客消费154.99亿元,比2023年同比下降19.64%。
这是由于三亚及旅游源地天气不佳,以及游客报复性旅游需求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所致。
然而,入境旅游却大幅增长。二季度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5.32万人次,同比增长214.03%。入境过夜游客消费9200万美元,同比增长332.92%。
总体来看,上半年,共接待过夜游客1378.61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下降0.77%;过夜旅游总费用482.12亿元,同比增长0.13%。
总体而言,没有太大变化。 (需要补充的是,三亚市旅游发展局和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是两个机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
尽管海南省酒店餐饮行业协会随后发布了更正公告,但其权威性已经大打折扣,很多人都选择不相信。
在此,也欢迎大家在文末评论说出你对三亚酒店市场的看法。
我国酒店市场已经发生变化
夏季本身就是长途旅行集中的时间段。尤其是今年,前往贵州、新疆、甘肃等地的游客大幅增加。所以,夏季酒店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如果我们向外看,我国的酒店市场也会发生变化。据《九观财经》分析,这背后是客户群和消费能力的变化。
首先是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下降。
大家习惯性地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游客消费能力不足。如果仔细分析人口的变化,这个结论并不完全正确。
旅行已经成为刚需。不管有没有钱,每个人出去玩的需求都是一直存在的。这就是“量增”的基础。
“价格下降”不仅是消费能力不足造成的,也与顾客群体的变化有关。
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客群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经常去上述目的地的人群(暂且称其为“A组”)比例正在减少。
以前很少去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人群(暂且称之为“B群”)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总体不如A群。去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人群基数旅游目的地仍在增长。
这导致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客群发生变化。客群画像中经济实力的下降,自然会导致消费能力的下降,进而体现在酒店产品的“降价”上。
《久观财经》判断,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优质高端酒店订单依然不乏。然而,既不高端也不低端的中高端酒店产品未来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体现在“量”、量价格、量服务的营销行为上。
其实就是下沉市场的火爆。
当A人不再选择传统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时,他们会去哪里?
数据显示,他们大多选择小众、下沉的旅游目的地。在这个市场上,需求与供给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A群体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但下沉市场无法提供配套的酒店产品。
这是众多连锁酒店、国际酒店集团纷纷下沉该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供需错配的窗口期其实很短。越早锁定,获得的市场红利就越多。
《九观财经》认为,这种下沉市场红利与经济发展有关,也与下沉市场的容量和参与者数量有关。
前者无需详述,但后者却有些令人担忧。这里的担忧更多的是投资者。
酒店集团计划进入低端市场有两个原因。一是低线市场确实有增长潜力,二是高端市场竞争太激烈、饱和度太高。在推与拉之间,酒店集团选择将精力投入下沉市场。
但对于酒店投资者来说,需要做出准确的判断。重点关注城市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旅游人口、商务人口规模是否与当前及未来五年的酒店供应情况相匹配。
毕竟,酒店集团与投资者对于门店发展的直接诉求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久观财经》甚至有点担心,酒店集团目前过于关注下沉市场,应该适度降温。这个市场的市场容量并没有那么大,不足以支撑这么多酒店品牌的涌入。
三是消费分级日益明显。
大量的人追求的是体验、住玩、住酒店等,但还是有大量的人是特种兵出行,能花8毛钱的人绝对不会花1块钱。
这体现在酒店产品上:经济型酒店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现在酒店集团似乎不愿意将此类产品贴上“经济产品”的标签,改名为“民族品牌”或“大众产品”,但其本质并未改变。
因此,对于那些拥有很多经济型产品并且还在开发产品的酒店集团来说,其实应该花一些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基础。
从消费者方面来说,如何做出高品质、低价格、隔音好、清洁、安全的产品。
从投资方来说,如何在提高客房价格的同时,减少单间投资,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在店长、会员导流等方面对个体门店进行赋能。
酒财经认为,在研究酒店市场变化时,要更加关注客群的调整和变化。用户画像的调整将带来一系列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而影响酒店需求端和供给端的调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