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频繁换帅:3权益基金经理两月内离职,亏损最高达七成
今年,公募基金行业出现了基金经理离职潮,多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也出现更频繁的人事变动,甚至面临着“老将”出走的挑战。
近两月,民生加银已有3位权益基金经理离职,其中就包含曾任投资部总监的柳世庆,还有两位业绩排名靠后的基金经理陈洁馨和施名轩。除民生加银外,今年还有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中加基金等银行系基金公司出现“老将”出走现象。
在多位权益基金经理离职后,目前,民生加银基金权益投资团队仍拥有孙伟、刘霄汉、尹涛、王亮、秦波等11位基金经理。
其中也包含部分业绩排名相对靠前的基金经理。以拥有十余年证券从业经验的尹涛为例,截至9月4日,其管理基金的过去一年业绩在同类基金中均排名前50%。而民生加银现在的权益投资部总监孙伟业绩堪忧,其管的多只基金今年以来、近一年收益排名排在同类基金中的后50%。
除权益投资团队外,民生加银基金的其他业务条线近两年也有人事变动。2024年3月,民生加银基金公告,宋永明因个人原因离任公司副总经理。2023年,4月11日,民生加银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副总经理、FOF基金经理于善辉因个人原因离任,离任日期为4月10日。同年6月,于善辉加盟博时基金,出任博时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专职委员。2021年时,于善辉所管FOF基金的规模一度超过200亿。但之后两年其基金规模因净值波动而出现缩水。截至2022年末,于善辉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缩水至93.06亿元。
今年以来,除民生加银基金外,还有多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出现基金经理离职现象,其中不乏资深的行业老将。8月底,工银瑞信的百亿固收基金经理张略钊清仓式卸任,不转任其他岗位,已办理注销手续。张略钊于2014年加入工银瑞信,拥有近7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6月底,中加基金的百亿固收老将闫沛贤“因个人原因”清仓式卸任五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并已按规定在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闫沛贤于7月初从中加基金离职,并于不久后加入中欧基金。公开信息显示,闫沛贤于2013年加入中加基金,他拥有十年以上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离职前管理规模近200亿元。6月初,建信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资深基金经理姜锋因“个人申请离职”而卸任所管基金的基金经理职位,基金经理变更已于5月31日生效。姜锋2007年7月加入建信基金,拥有近13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今年1月,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王伟清仓式卸任。他于2010年加入中银基金,有近9年基金管理经验,2023年四季度末管理规模超50亿。
对于银行系公募面临的“老将”出走挑战,业内人士指出,这或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薪酬状况有关。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本轮基金行业的薪酬改革中,银行系基金公司普遍薪酬限制更严格,“银行系基金的薪水与其他头部公募相比本身就具有一定差距,而在限薪后,更难留住优秀基金经理了。”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系公募往往股东背景强大且经营稳定,投研平台打造能力也较强。这使得它们对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性相对较低,因此这些公司并不愿意为单个基金经理支付过高的薪酬。
近两年来,由于市场的大幅波动和行业的快速变革,基金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变得十分频繁。据Wind数据,截至8月31日,今年前八月共有238位基金经理离任,创同期九年新高。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离任的基金经理中,在公司内部转任其他岗位的非常少,多数是在离任后不久便离职。具体来看,离职原因可分为主动离职、被迫离职两大类。一方面,中小基金公司在行业低谷期面临经营方面的诸多问题,部分基金经理为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稳定的工作环境,主动离职并跳槽去更大规模的平台。最近一年,闫沛贤、白冰洋、范妍等基金经理均从中小型公募离职,跳槽去了头部公募。另一方面,市场波动下,部分长期绩差的基金经理最终被迫离职。近期,业绩排名靠后的仇秉则、程伟庆、易文斐、陈恬等多位业绩欠佳的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且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显示其并无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这意味着这些基金经理大概率即将离职。
近两月,民生加银已有3位权益基金经理离职,其中就包含曾任投资部总监的柳世庆,还有两位业绩排名靠后的基金经理陈洁馨和施名轩。除民生加银外,今年还有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中加基金等银行系基金公司出现“老将”出走现象。
在多位权益基金经理离职后,目前,民生加银基金权益投资团队仍拥有孙伟、刘霄汉、尹涛、王亮、秦波等11位基金经理。
其中也包含部分业绩排名相对靠前的基金经理。以拥有十余年证券从业经验的尹涛为例,截至9月4日,其管理基金的过去一年业绩在同类基金中均排名前50%。而民生加银现在的权益投资部总监孙伟业绩堪忧,其管的多只基金今年以来、近一年收益排名排在同类基金中的后50%。
除权益投资团队外,民生加银基金的其他业务条线近两年也有人事变动。2024年3月,民生加银基金公告,宋永明因个人原因离任公司副总经理。2023年,4月11日,民生加银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副总经理、FOF基金经理于善辉因个人原因离任,离任日期为4月10日。同年6月,于善辉加盟博时基金,出任博时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专职委员。2021年时,于善辉所管FOF基金的规模一度超过200亿。但之后两年其基金规模因净值波动而出现缩水。截至2022年末,于善辉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缩水至93.06亿元。
今年以来,除民生加银基金外,还有多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出现基金经理离职现象,其中不乏资深的行业老将。8月底,工银瑞信的百亿固收基金经理张略钊清仓式卸任,不转任其他岗位,已办理注销手续。张略钊于2014年加入工银瑞信,拥有近7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6月底,中加基金的百亿固收老将闫沛贤“因个人原因”清仓式卸任五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并已按规定在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闫沛贤于7月初从中加基金离职,并于不久后加入中欧基金。公开信息显示,闫沛贤于2013年加入中加基金,他拥有十年以上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离职前管理规模近200亿元。6月初,建信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资深基金经理姜锋因“个人申请离职”而卸任所管基金的基金经理职位,基金经理变更已于5月31日生效。姜锋2007年7月加入建信基金,拥有近13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今年1月,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王伟清仓式卸任。他于2010年加入中银基金,有近9年基金管理经验,2023年四季度末管理规模超50亿。
对于银行系公募面临的“老将”出走挑战,业内人士指出,这或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薪酬状况有关。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本轮基金行业的薪酬改革中,银行系基金公司普遍薪酬限制更严格,“银行系基金的薪水与其他头部公募相比本身就具有一定差距,而在限薪后,更难留住优秀基金经理了。”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系公募往往股东背景强大且经营稳定,投研平台打造能力也较强。这使得它们对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性相对较低,因此这些公司并不愿意为单个基金经理支付过高的薪酬。
近两年来,由于市场的大幅波动和行业的快速变革,基金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变得十分频繁。据Wind数据,截至8月31日,今年前八月共有238位基金经理离任,创同期九年新高。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离任的基金经理中,在公司内部转任其他岗位的非常少,多数是在离任后不久便离职。具体来看,离职原因可分为主动离职、被迫离职两大类。一方面,中小基金公司在行业低谷期面临经营方面的诸多问题,部分基金经理为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稳定的工作环境,主动离职并跳槽去更大规模的平台。最近一年,闫沛贤、白冰洋、范妍等基金经理均从中小型公募离职,跳槽去了头部公募。另一方面,市场波动下,部分长期绩差的基金经理最终被迫离职。近期,业绩排名靠后的仇秉则、程伟庆、易文斐、陈恬等多位业绩欠佳的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且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显示其并无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这意味着这些基金经理大概率即将离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